二戰勝利80週年 – 主要參戰國比較檢討

本文件從「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」出發,全面比較二戰主要參戰國,並檢視其戰後在人權、國際法、殖民主義、對外是否擴張侵略以及對內是否照顧百姓等方面的發展道路。涵蓋德國、日本、美國、英國/法國、蘇聯/俄羅斯,以及中華民國(台灣)與中華人民共和國(中國大陸)的比較。

一、誰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

二、戰後表現(各面向)

德國

日本

美國

英國與法國

蘇聯/俄羅斯

三、德國 vs 日本 – 評分比較

評分標準德國日本
官方承認與道歉52
司法與責任追究41
教育與教科書52
紀念與公共記憶52
外交修復42
國際形象與信任43
總分27 / 3012 / 30

四、台灣(中華民國) vs 中國大陸(中華人民共和國)

評分(歷史教育/紀念等面向比較):
PRC:19/25,Taiwan:11/25

五、抗戰歷史教育與紀念 – 兩岸比較

評分標準中國大陸台灣
承認歷史事實43
發揚抗戰精神42
關懷受害居民32
歷史教育42
國際宣傳42
總分19 / 2511 / 25

六、總結

從二戰勝利80週年反思:德國與日本代表兩種模式:德國徹底承擔責任而獲信任;日本態度反覆,影響亞洲信任。 美國、英國、法國整體被接受,但因海外干預或殖民遺緒而有爭議。蘇聯/俄羅斯由正義一方走向當代侵略,形象受損。 在兩岸比較上,中國大陸重視抗戰敘事但帶政治色彩;台灣雖民主多元,但官方抗戰紀念不足。